电镀件霉点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案

9 月 17, 2025 | 知识分享

我们常会发现电镀件上有一些白色的小斑点,并且很难擦拭掉,影响产品外观,甚至导致报废。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电镀件问题,称为电镀件霉点。

我们通过一系列研究分析发现,导致电镀件霉点的原因有两方面。一方面是电镀过程中的不规范导致,即生产阶段的原因。另一方面是电镀件在运输及存放过程中的不规范导致,即物流存储阶段的原因。

(一)生产阶段产生电镀件霉点的原因和解决方案:

电镀件生产过程中易附着霉腐微生物,从而让电镀件形成霉点。电镀工程大致会经过:上挂具→除油→水洗→亲水→粗化→水洗→中和→水洗→预浸→催化→水洗→解胶→水洗→化学镀镍→水洗→酸活化→闪镀铜→水洗→酸活化→酸性镀铜→水洗→酸活化→水洗→镀多层镍→水洗→酸活化→光亮镀铬→水洗→烘干→下挂具→检验→包装→入库等一系列繁琐流程。在此流程中,进入电镀车间的原料、水、人员、灰尘等都可能带入霉腐微生物及其孢子,而霉腐微生物只要有足够的水分(湿度),即使完全没有外界营养物质,只要湿度和湿度以及PH值等条件合适,霉菌孢子靠自身储存的养料,也能发育到一定程度。因此,化学镀镍槽、化学镀镍后水洗槽、镀光亮铬水洗槽、烘干不足的产品、检验与包装工人的手套、包装与存放用品等都是霉腐生物进行有效附着重要场所与阶段,一旦霉腐微生物或其孢子在这些场所存在并存活,就会导致电镀件出现霉点。

生产阶段需要通过控制霉腐微生物来源的方法防止电镀件霉点产生,并在其进行有效附着的阶段及场所进行杀菌处理,尽量消除霉微生物的存活条件,具体解决方案如下:

  • 注意车间与仓库的通风、除尘和灭菌,尽可能减少或杜绝霉腐微生物污染源。
  • 保持原料的清洁卫生。如化学镀镍用的柠檬酸钠溶液在添加前应加热到80℃左右进行杀菌处理。
  • 使用的水应进行杀菌处理。净水处理装置中的离子交换树脂要定期用甲醛或乙醇杀菌清洗;化学镀镍后水洗槽中每天应加入适量甲醛杀菌,每班抹缸时应用乙醇;光亮镀铬后的水洗用水必须用紫外光灯照杀菌。
  • 电镀件烘干的温度和时间一定要足够,绝对禁止烘后工件上还有水。
  • 检验包装工人用的白纱手套必须干燥清洁,而且应内戴塑料薄膜手套。
  • 电镀件不宜在高温高湿的车间中放置过久,包装完毕应迅速移入仓库。

(二)物流存储阶段产生电镀件霉点的原因和解决方案:

电镀件在物流存储阶段产生霉点主要是潮湿高温的环境引发。在相对湿度大于65%时,金属表面通过毛细吸附作用会产生一层均匀而细薄的水膜,再加上湿度的周期性变化,会形成凝露,继而形成微电池,属电化学腐蚀,即电镀层被氧化和腐蚀。

物流存储阶段防止电镀件产生霉点主要得通过控制相对湿度来实现,具体解决方案如下:

  • 电镀件最好采用真空包装袋包装,直接隔绝外界环境的影响,袋中应放置适量蒙脱石干燥剂。
  • 物流运输过程中,保持运输车辆内部清洁干燥,并根据空间大小悬挂适量春旺集装箱干燥剂。
  • 仓储过程中,应确保干燥与良好通风,必要时可配备湿度监测仪器与除湿设备,避免高湿度造成零件腐蚀。

总结而言,电镀件霉点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从“生产—运输—贮存”全链条实施管控。通过阻断霉腐微生物的传入与繁殖条件,并严格控制环境湿度,可显著降低电镀件霉点产生的概率,保障电镀产品的品质。

最新文章

如何选用干燥剂的包材?

如何选用干燥剂的包材?

干燥剂包材种类繁多,每种材料在强度、透气性、热封性、防粉尘、耐温性和成本等方面各有差异。选择时除了要确保防潮的有效性与内容物的安全性外,还需结合具体应用场景、环境要求和预算等因素进…

阅读更多
DIN55474德国标准

DIN55474德国标准

DIN55474德国标准 – 是德国标准化学会关于包装内干燥剂单位数应用量计算的标准。德国标准化学会标准DIN55474,德文原名 Anwendung,Berechnung der erforderlichen Anzahi Trockenmitteleinheiten。

阅读更多

最新论评

0条评论

提交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想要了解更多信息?

如有任何问题,欢迎通过多种方式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。

发送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