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 进出口货物海运为什么会受潮?
高温空气比冷空气能容纳更多水汽。例如在40℃时,1m³空气最多可含51.20g水汽;而当温度降至20℃时,仅能容纳17.30g,多余的33.9g水汽便会凝结成水珠排出。这也解释了夏天有露、秋天有霜的现象。
集装箱属于相对密闭的环境。在海运途中,当其内部温度随外部环境急剧下降,多余水汽无法及时排出时,就会凝结成水珠附着在箱顶和内壁,不断滴落到货物表面,形成所谓的“集装箱雨”。此外,集装箱内的木地板和货物本身也可能释放水分。在这种潮湿环境下,货物容易发霉、变质、腐蚀,导致各种损失。
(二) 集装箱干燥剂为什么能防止货物受潮?
集装箱干燥剂从安装时就开始吸收集装箱内空气中的水汽。适量使用可将集装箱内湿度维持在合适水平,确保即使温度骤降,空气中也不会有多余水汽凝结,从而避免
“集装箱雨”的发生,保障货物在干燥安全的环境中运输,直至开箱卸货。
(三) 合格的集装箱干燥剂必须符合哪些条件?
1)须吸湿率高、吸湿速度快:
集装箱空间大、不完全密封,且海运过程中昼夜温差可达50–60℃,因此干燥剂须能快速、大量吸湿,迅速降低集装箱内部湿度,防止温度急剧下降时产生凝露。
2)须具备长期持续吸湿的能力:
集装箱并非完全密闭,海运过程中会与外界空气不断交换,外部湿气持续进入。加之海运时间可能长达60天或更久,干燥剂必须能在此期间持续吸湿,长期维持集装箱内低湿度状态。
3)须具备大跨度的工作温度范围:
极端海运环境可能遭遇高达70–80℃或低至-10至-20℃的温度,干燥剂需在这些条件下依然保持吸湿性能,有效控制集装箱内湿度。
4)须安全可靠,无泄漏风险:
运输中如发生包装破损或干燥剂掉落,可能导致溶液渗漏,反而加重箱内潮湿,提高货物受潮风险。
5)符合环保要求:
目前欧洲、美国乃至全球对进口货物的环保要求日益严格。作为包装辅料,干燥剂需满足所有相关环保标准,才能适用于出口货物。
(四) 什么类型的集装箱干燥剂能满足所有要求?
以氯化钙或氯化镁为原料的集装箱干燥剂,具备湿率高、吸湿速度快、吸湿持久、工作温度范围跨度大、不漏液、不易破损、符合环保要求的特点,能满足以上所有要求。具体如下:
- 在温度为25℃、相对湿度95%条件下,吸潮率可达200%–400%,是传统蒙脱石干燥剂和硅胶干燥剂的8-10倍及以上。
- 足量使用,可持续吸收集装箱内的湿气,直到海运货物顺利到达目的地。
- 适用温度范围在-5°C-90°C之间,能很好的应对极端的海运环境(其他物理吸附类干燥剂在高温条件下会出现水汽反渗,低温环境下吸潮能力低下)。
- 吸潮饱和后呈凝胶状或硬块状,无漏液风险;且有多层包装防护,不易破损。
- 符合ROHS和REACH要求,不含DMF,可作一般废弃物处理等。
综上,以氯化钙或氯化镁为原料,且采用坚固包装的集装箱干燥剂,才能满足货物海运的需求。







0条评论